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阻隔性能是評判材料對氣體(ti) 、水蒸氣等物質的滲透性能的指標,透濕性即材料透過水蒸氣的能力,一般用水蒸氣透過量來表述。
對於(yu) 包裝原材料,水蒸氣透過量是指在一定的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條件下,1㎡的試樣在24h內(nei) 透過材料的水蒸氣量,單位常用g/㎡.24h。通常情況下,根據水蒸氣透過量大小,將厚度為(wei) 25μm時,水蒸氣透過量低於(yu) 5g/㎡.24h的材料稱為(wei) 高阻濕材料,5~20g/㎡.24h的稱為(wei) 中阻濕材料,大於(yu) 20g/㎡.24h的稱為(wei) 低阻濕材料。
包裝材料對透濕性能的要求需根據內(nei) 容物特性及保質期預期而定,如產(chan) 品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在貨架期間不應發生失重、潮解等問題,則應選擇相對較高阻濕性的材料。而保質期設計越長,要求材料阻濕性越高。
對於(yu) 包裝容器,業(ye) 內(nei) 常通過原材料片材透濕性檢測,再結合容器表麵積來計算包裝容器整體(ti) 的水蒸氣透過量,但由於(yu) 容器設計(例如不規則形狀容器)會(hui) 對容器表麵積計算帶來難度,且包裝加工、成型過程可能會(hui) 對材料性能產(chan) 生影響,采用該種方法計算的容器水蒸氣透過量隻能作為(wei) 參考。
2015年3月實施的國家標準GB/T 31355-2014《包裝件和容器水蒸氣透過性測試方法 紅外傳(chuan) 感器法》,規定了在穩態條件下采用紅外傳(chuan) 感器法對包裝件和容器水蒸氣透過性進行測試的試驗方法,適用於(yu) 塑料及其複合材料包裝件和容器的水蒸氣透過性的測試。該方法將包裝容器整體(ti) 作為(wei) 檢測對象,檢測結果能更真實反映包裝件的水蒸氣透過性,單位為(wei) 克每天(g/d)。
該標準中體(ti) 現了兩(liang) 種容器連接方式,(如下圖)“不帶蓋”式連接方式可評測容器體(ti) 透濕性能,而“帶蓋”式連接方式則同時考慮了容器蓋密封性對包裝整體(ti) 阻濕性能的影響,試驗時可根據具體(ti) 容器工藝及檢測目的進行合理選擇。
檢測試驗
1、參考標準
目前,有關(guan) 無紡布水蒸氣透過率的測試方法有稱重法(杯式法)、電解法、濕度傳(chuan) 感器法與(yu) 紅外傳(chuan) 感器法,可參考的方法標準分別為(wei) 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GB/T 21529-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電解傳(chuan) 感器法》、GB/T 30412-2013《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 濕度傳(chuan) 感器法》、GB/T 26253-2010《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 紅外檢測器法》。本文參考的標準為(wei) GB/T 1037-1988。
2、試驗樣品
某企業(ye) 提供的無紡布。
3、試驗設備
又叫透濕性測試儀(yi) 。基於(yu) 杯式法測試原理,是一款專(zhuan) 業(ye) 用於(yu) 薄膜試樣的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yi) ,適用於(yu) 塑料薄膜、複合膜等膜、片狀材料與(yu) 醫療、建材領域等多種材料的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通過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達到控製與(yu) 調節材料的技術指標的目的,滿足產(chan) 品應用的不同需求。
4、試驗過程
(1) 從(cong) 樣品表麵裁取直徑為(wei) 74 mm的試樣3片。
(2) 將試樣分別裝夾在3個(ge) 透濕杯中,然後分別放在設備內(nei) 部的透濕杯托架上,關(guan) 閉測試腔門。
(3) 設置試樣名稱、試樣厚度、試驗溫度、試驗濕度等參數,點擊“開始試驗”選項。
(4) 試驗結束後,儀(yi) 器自動計算並顯示試驗結果。
5、試驗結果
本文測試水蒸氣透過率分別為(wei) :18.3977 g/(m2·24h),19.0226 g/(m2·24h),19.1384 g/(m2·24h)。
6、試驗結論
是一款專(zhuan) 業(ye) 用於(yu) 無紡布測試的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yi) 器,設備操作簡單、測試精度高、重複性好,能真實的反映無紡布材料的透濕性能。